燕園農業技術分享第003�
作者:王立山(燕園農業售后服務主管�
掌握好移栽落葉喬木的技術措施才能保證綠化苗木成活率,讓苗木生長的更好,才能達到景觀效果。總結技術措施如下:
一、制定移栽方�
主要包括:栽植季節的選擇、苗木選擇、做好標記、修剪方法、修剪量、樹干和樹冠捆扎、起挖、包裝、吊運、栽植、澆水及栽后養護管理等環節�
二、季節的選�
根據當地環境條件和樹種特性決定移植季節,一般落葉喬木北�3-7月均可移植�
三、苗木的選擇
首先考慮塑料容器,種植袋,無紡布袋,磚塊圍堰等或成活率高的品種,而且�2-3年剛移栽過的苗木,根系發達,起挖土球根系損傷小的落葉喬木。要遵循:“適地適種”的原則。如果沒經過移栽的喬木至少也要在移栽�3個月進行斷根處理,并灌“速生根”生根劑促進發新根,以利日后成活�
四�移栽前做好標�
移栽前,在樹干南側(陽面)用紅漆做好標記,栽植時最好按樹木原來的生長方向入坑�

五、苗木的修剪
最好在苗木起挖�20天左右對落葉喬木進行修剪。根據落葉喬木長勢情況,對落葉喬木進行合理的修剪,調整苗木的長勢,修剪量在1/3�1/2之間就可以。修剪傷口要涂抹傷口愈合劑,減少樹體水份蒸發,促進傷口愈合。剪修強度應根據樹木種類、移植季節、挖掘方式、運輸條件、立地條件等因素來確定。總的來說應該因樹而異、因地制宜�
六、起挖前苗木澆水
根據土壤含水量情況,起挖�3-5天澆一遍透水,防止苗木起挖運輸中苗木失水,還增加苗木土球粘結性,還防止土球散裂�
七、摘葉及噴灑蒸騰抑制�
夏季苗木起挖前,對落葉喬木進行摘葉、摘花、摘果,防止起挖土球根系損傷,營養和水分、礦物質供應不足,苗木萎蔫。一般摘葉量�1/2-2/3之間。摘葉后要對樹體噴灑蒸騰抑制劑,保護樹體的水份�
八、移栽前樹干、樹冠的捆扎
挖樹前應該將樹干全部捆扎,用草繩把樹干纏繞到分支點。防止樹干遭到破損。同時也可以減少水分蒸發、其次對樹冠也要進行捆扎,以縮小樹冠的伸展體積,便于運輸的種植�
九、起挖、包�
根據苗木根系情況,一定要加大土球,一般要求為胸徑10-12倍“蘋果球”,土球的包裝最好使用鐵絲網,種植時直接埋入坑內,防止土球散裂。當土球挖到規定要求,經修整后,就應立即包扎土球,保證在運輸過程中不松散。隨后對土球�500�50%多菌靈,防止根系發生病害。在噴施過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噴濕度,噴透包扎物,但不可過濕,以免土球過濕變形或散坨影響成活�
�、吊運方�
先要準備好吊車、卡車、捆吊長繩、隔墊木板、蒲包、草繩、草袋等。吊運時,先撤去支撐,捆攏樹冠,捆好土球腰下部,與土球接觸的地方要墊木板,以防勒散土球。然后扣在吊鉤上,一切準備就緒后即可起吊裝車。裝車時必須土球向前,樹梢向后,輕輕放入車廂內,樹干與車體接觸捆綁松軟物體,避免擦傷樹皮。用粗繩將支架與車身牢牢捆綁,用木塊將土球支穩,并用遮陽網蓋好,防止土球搖晃。吊裝和吊栽不能直接吊樹干,防止樹皮扭傷�
十一、栽植苗�
樹坑的直徑要比土球大0.4-0.5米,高度要比土球�0.3-0.4米。栽植前一天要對樹坑灌水,保持樹坑的水分和樹坑穩定,且苗木不易栽深和土球懸空�
十二�回填土要�
栽植時把散落的原土回填入苗木根系周圍,然后用種植土和草炭土混合成2�1的混合土回填到樹坑內,把樹埋好踩實�

十三、支�
新栽的苗木應做好支撐,一般采用三角架支撐,根據樹木的高度選擇架桿的長度,防止樹木倒伏。支撐的牢固程度要經常檢查,尤其是雨天和大風天氣更要注意檢查支撐�
十四�澆水管理、灌生根�
一般苗木栽植前2天澆完兩遍透水后,第三天再澆第三遍水時,灌入生根劑,然后封坑,確保根系傷口愈合早日萌發新根。苗木栽植的前一周左右,要對樹干上草繩、樹冠、苗木周圍地面早晚進行噴水管理。一周后觀察苗木緩苗和土壤的含水量情況,如果缺水要立即開坑灌水。新栽苗木的定根水尤為重要,水是生命之源,苗木栽植后要根據苗木習性、土壤條件、氣候特點等來確定澆水次數和澆水時間及澆水量
十五、搭設遮陽棚
苗木栽植支撐加固后,要對苗木搭設遮陽棚,要用50%遮陽網罩住樹冠,一�2周左右在傍晚或陰天可以撤掉�
十六�注射營養�
反季節栽植第三天后要對苗木進行注射營養液,補充水分和營養,一般根據樹木緩苗情況,注射2-5個即可�

十七�栽植后的養護管理
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同時要做好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掌握病蟲害發生期是關鍵,科學合理噴灑農藥�
松土除草,定期松土除草可以增加地溫,改善土壤通氣性,保持土壤水份,減少澆水次數�
苗木修剪,北方一般在冬季12�-3月進行修剪整形,培養優美樹彀夏季修剪一般叫復剪,在6-8月進行,除去叢生枝、萌蘗枝、交叉枝、徒長枝等�
冬季防寒,苗木如何越冬,防寒很關鍵。防寒的措施很多,如包裹樹干、根部埋土、搭建風障等。苗木的防寒能力和日常養護管理密不可分,包括苗木的栽植時間、水份管理、施肥管理等等�
總之,提�移栽落葉喬木的成活率,一定要制定出適合本地區的相應技術措施,要注重每一個細節,常觀察分析苗木狀況,才能確保落葉喬木的成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