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觀賞苗木產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筆者經歷了讓人喜上眉梢的苗木熱潮,也遭遇了讓人憂心如焚的苗市低谷,不難看出,中國觀賞苗木產業正經歷著一場大浪淘沙的變革,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正指導著苗木企業向更優質的方向發展。本文借鑒國際苗木產業發展經驗及其他行業的發展規律,淺析中國觀賞苗木產業現存問題及解決之道�
一、中國觀賞苗木產業現存問�
1、缺少科研,新品種多來自國外
科研是企業發展、行業進步、國家昌盛的前提條件,現階段雖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都有不少經費用于苗木科研,但利用率并不很高�
2、缺少創新,沒能很好的利用中國的品種資源優勢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中國有3萬多種植物,8千多種木本,3千多種喬木,植物資源豐富度僅次于馬來西亞和巴西,居于世界第三位,如此龐大的品種資源庫,卻并沒有被很好的利用�
3、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苗木由個體經營的倒買倒賣到大企業出現形成產業只是最近十幾年的轉變而已,行業發展快速的同時,從業人員素質卻沒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不過近幾年苗木從業人員有從苗農向苗二代、跨行老板、自主創業大學生、高學歷非專人員轉型的趨勢,
4、行業不成熟,跟風現象嚴�
成熟即是穩重,不忽冷忽熱,由此可見苗木行業尚未成熟。現階段的苗木市場仍存在炒作和跟熱點現象,由思考問題不全面引起的嘩眾取寵也時有出現。優質苗木的衡量標準除觀賞性外、其適應能力、壽命、耐寒性、抗熱能力、抗瘠薄能力、病蟲害情況、花粉、飛絮及特殊因素都應予以考慮�
5、產業單一,上下游連系不緊�
苗木產業鏈由苗木生產方、苗木使用方和苗木養護方三方面構成,目前普遍存在的賣苗難、買苗難、養苗難主要原因還是這三方面缺乏溝通、連系不緊密造成的�
6、不專業、不精細,管理粗�
對苗木生產來說,養活≠養好,養好一千畝≠養好每一株。我們常說的苗木標準化生產對客戶來說即是不需挑揀,而該苗木帶來的價值應與其價格相匹配�
二、中國觀賞苗木產業發展方�
1、重視研發,自主培育新品種;創新應用,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科學并理性思考,長期規劃苗圃�
2、觀賞苗木的標準化生�
苗木標準化生產落到實處即是統一規格、統一包裝、統一配套。苗木規格一般包括樹高、冠幅、米徑(或胸徑地徑)、分支點、土坨直徑等;苗木包裝材料一般包括草繩、麻片、樹筐、攏冠材料、特制容器等;苗木配套一般包括養護說明書、常用藥品、常用工具、搬運裝置、個性化樹牌等�
3、減少大樹的跨省運輸
栽植大樹,雖可快速營造效果卻同時帶來諸多問題,如①運輸成本高②移栽成活率低③緩苗期長④樹木與環境相抵觸⑤人工費用增加⑥運輸途中風險大⑦有違自然規律等。但由諸多原因導致短時間內綠化苗木的規格仍不會太小,所以在此基礎上,苗木企業可以以主要城市為核心,劃分中國氣候區,按氣候分區建設苗圃�
4、充分利用互聯網
目前,我國苗木企業對于互聯網的應用仍處于入門階段� “苗木電商”和“互聯網+苗木產業”也始終進展緩慢,經過多年的發展,苗木行業結合互聯網仍停留在信息供銷平臺的階段,但前景依然樂觀,互聯網在苗木產業的發展方向主要有以下三點:①豐富產品展示②簡化交易流程③滲透生產環節�
5、充分發揮苗木產業的無限潛能
在發展苗木事業的同時,苗圃還有其他很多用途,觀光型苗圃近年來異常火爆,園藝療法也逐漸受到重視,秘密花園繪本、頭上長草熱、盆栽蛋糕等都與園藝關聯度很大,立體綠化和屋頂綠化也極大的拓寬了產業范圍,紀念林、長壽鄉和影視基地也是苗木企業很好的發展方向�
6、擴大容器苗栽培,銷售上不受季節限制
目前苗木銷售的季節性十分明顯,旺季主要是春秋兩季,銷售額比例大致為70%�30%,夏季和冬季由于客觀因素限制而很少有銷售。容器苗可以很好的解決苗木銷售季節性的問題,但在技術層面的要求較高,投入大,不過還是值得嘗試�
7、充分考慮生態平衡,銷售一整個生態系�
由銷售單一產品逐步向銷售系列產品和組合產品過度。苗木銷售和樓房裝修有些相似,客戶的園子即是清水房,我們銷售的苗木即是家電和家具。一座園子不僅需要大中小的喬木,還需要灌木、草本和花卉,銷售一整套方案,不僅可以方便客戶,還能擴大自己的業務量。當然前期也許只是幾種喬木或灌木的配搭,但在后期卻完全可以發展為銷售一整個生態系統,形成區域氣候�
8、完善售后服務系統,讓苗木產品富有粘�
觀賞苗木產業的售后服務系統搭建勢在必行。售后服務的關鍵點即是要服務于客戶,目前有很多可做卻未做或少做的服務項目在不久的將來應該會在苗木行業中廣泛推行,比如上門栽植和定期養護,客戶可隨時通過網絡或售后服務手冊查詢到產品的詳細介紹及養護說明等�
9、銷售理念,創造潮�
品牌做到最后,產品已經是次要,理念和文化會超越產品。但在創品牌時期,產品永遠是第一要務。品牌的終極目標是創造一種專屬于自己的商業模式。品牌的一舉一動,都會對模式下的消費者產生巨大影響�